从今年1月23日到5月21日,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富士康遭遇了员工“十连跳”,造成了8死2伤的后果。这些跳楼的员工年龄在18岁到24岁之间,大多是富士康的新员工。他们选择跳楼自杀的原因则涉及到情感问题、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十连跳”使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入公众视野,也使富士康这个庞大的代工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一名富士康前生产主管写的小说《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成为畅销书。出生于1982年的作者青桐曾经于2005年到2008年供职于富士康,并从一名最普通的基层员工成长为一名生产主管。小说记录了她职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有大量内容影射了富士康内部的真实情况。
人物档案
笔名:青桐
年龄:28岁
职业:曾在富士康公司任基层管理人员
事迹:撰写畅销书《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影射富士康内部情况
2000年,18岁的青桐在高中毕业之后离开了老家。和当时无数的80后青年一样,她随着庞大的人流来到广东东莞,进入一家电子厂工作,成为“中国制造”链条上一名最普通的产业工人。经过努力,她当上了生产主管。
2005年,23岁的青桐从东莞这家工厂辞职后,去深圳的人才市场应聘,当时富士康一家分厂的厂长亲自到人才市场招人,青桐把简历递给了他,这位厂长对她较为满意,给了她面试的机会。随后,青桐通过了富士康的考试,成为这个庞大的代工企业的一名员工。
初进富士康体验铁血职场
青桐在富士康的第一个职位是“线长”,是一个带120个工人的初级管理职位。她不用上线和员工一起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线上的工人主要是来自湖北、四川等内地省份的女孩,她们遇到的问题集中在婚恋、家里遇到各种急难等。
对于当时只有23岁的青桐来说,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她回忆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工作、工作、工作,没有娱乐,没有周末,极少休息。”早晨6点起床,6点半出门,到夜里11点左右才能结束一天的紧张工作回到住处。当时厂里规定工作13天休息一天,事假要提前半个月提出申请,还要扣钱。每个月的收入,算上加班费,有四五千元左右。
普通工人的工作时间稍少一些,但也有12小时,早8点和晚8点“两班倒”。目前富士康已实行“三班倒”制度。虽然现在富士康集团规定工作六天休息一天,但多数普通工人不得不通过更多的加班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如果不加班,普通工人每个月只有1100多元的最低收入,即使加班拿到1700至1800元,在高消费的深圳也只能基本满足温饱。
青桐告诉记着,那时候每天都觉得很累,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够早些上床休息。平时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有时间能和关系密切的同事一起做顿饭吃。大家都是背井离乡的人,都渴望找到家的感觉。
曾遭遇同栋楼同事跳楼自杀
在做了三个月的线长之后,青桐晋升为更高一级管理职位——组长。她说:“组长是课长的助手,课长不在的时候,要负责起整个车间的出勤、品质、安全等工作,责任比原来更重了。”
作为世界上最大代工企业之一的富士康拥有80万员工,其内部有九大事业群,每个事业群内部还有很多产品事业处,不但每时每刻有大量的员工辞职和进入,而且为了更高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各个事业处之间还根据订单的状况,随时调配流水线工人。青桐告诉记者,富士康的人员更替非常频繁,几乎每年都要新换一批人,很多员工在彼此还不熟悉时就已经离开了,更谈不上互相建立信任。最近媒体报道说富士康很多同宿舍的员工彼此都不了解,这种情况其实一直存在。他们很可能不在一条生产线上上班,平时没有什么业余时间,加上流动性又很强,所以员工们身边多是“熟悉的陌生人”。
在青桐的小说中,主人公叶子的同事因为恋爱挫折跳楼自杀。青桐告诉记者:“2007年时,富士康是一个女多男少的时代,女工在恋爱方面经常被玩弄。当时和我同栋楼的一个女工怀孕后被男方抛弃,最终跳楼自杀。我把这个真实故事加工后放进了我的小说里。”
青桐说:“那时富士康还没有心理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员工只会跟一些比较熟悉和信任的人讲自己遇到的问题。”
让青桐觉得幸运的是,她在富士康三年的工作经历中,尽管她的员工情绪不好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没有人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女性管理者,同时也作为母亲,她在和这些十八九岁的男孩女孩沟通时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适当地表达关怀并且不引起对方反感,员工们会将她的这种关怀视为一种母性的关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在她看来,一些富士康的基层管理人员也确实不关心手下员工。有一次,一名员工连续三天没有上班,主管线长以为她离开工厂了,于是为其报请自动离职。结果行政人员到宿舍后才发现,这位员工发高烧已在床上躺了三天。
为了家庭离开富士康
2008年底,青桐在组长的职位上已做了三年,她遇到了人生中又一个转折点。当时有一款苹果手机要大批量生产,而此前,因为没有订单,她手下的熟练员工都调走了,公司一下子调进400多个新员工,并要求这400多人要和熟练员工一样做手机部件。旁人很难想象,一个主管将如何面对上层不断地催着要出货,而手下新员工却什么都不会的情形。此时的青桐觉得身心俱疲。
她已经结婚、生子,却完全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和家庭,她因此对丈夫和孩子心存愧疚。孩子长时间没有和妈妈在一起,不肯跟妈妈亲近,甚至都不让抱。在丈夫的强烈要求下,青桐最终辞去了富士康的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孩子。
在富士康高速运转的三年结束了,突然之间轻松下来,青桐感慨良多。从18岁时不谙世事的打工妹,到富士康庞大生产机器中的生产主管,到最终远离这一切,她想给自己过去的人生一个交代,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80后年轻人正在经历的事情。
从2008年11月开始,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在“天涯杂谈”上撰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打工妹的成长史。不断更新的帖子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有近百万人次点击阅读,还有6000多条跟帖。在这过程中,青桐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励。
她没想到这些文字有机会出版并成为畅销书。去年5月,她写成了26万字的书稿,并在三个月后完成修改。本月,这部小说终于上市,这本以职场生活为卖点的小说备受关注,而引起轰动“十连跳”事件更是让这本与富士康相关的书籍更加引人注目。
不过,青桐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本书并不算是一个很好的文学作品,如果说这本书卖得好,并不能说我有很好的文采,只能说它比较接近生活。”
对话:缺乏沟通和流动频繁是十连跳的诱因
记者: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富士康的“十连跳”?
青桐:关于原因,各种说法都有,我认为谁都不能说哪个原因是绝对的原因。以我在富士康的经历,我认为基层员工缺乏和管理层的沟通和员工的不稳定性是重要原因,员工在这里工作没多久就要走了,基层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他们,员工也不会跟陌生的管理人员讲心里话。,线工多是年轻人,他们精力充沛,对未来抱有期待,同时又容易情绪波动,他们渴望丰富的业余生活,但现实生活又太过枯燥乏味,富士康也没有给他们搭建交往的平台,下了班,他们就是孤立的个体。庞大的集团管理要求80万人步调一致,强调的是共性;而现在是一个个体意识觉醒的时代,年轻的产业工人要求体现个性,这必然会产生矛盾。
记者:你觉得富士康是个怎样的企业?它有怎样的企业文化?
青桐:富士康是一个高效运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交货期是紧张且不容打折扣的,必须无条件服从这个大前提。它的结构是个金字塔的结构,强调的是“执行力”。
记者: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富士康是没有人情味的“血汗工厂”,你认同吗?
青桐:我不认同。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富士康在很多方面都是领先的,所以它永远都不愁招不到人。
记者:我注意到,“十连跳”之后,仍然有很多人想进入富士康工作,这是为什么?
青桐:为了生存。
记者:以后如果有机会让你回富士康工作,你还会去吗?
青桐:作为一个女性,如果让我继续做生产管理的话,我可能不会再选择了,这么大的压力不太适合女性。但富士康已经成了我的人生回忆的一部分,这段回忆充满酸甜苦辣,五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