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固定配置基础上实现能效的突破一直以来都是空调厂商所追求的目标,针对冷媒、压缩系统和换热翅片的优化则是制冷领域的技术核心,然近几年来,业内开始流行除甲醛和物联IT等概念技术,主要原因是针对制冷技术的升级难以为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和产品价格,对于追求利润的空调厂商而言实不可取,科龙能够坚持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与自身“技术立企”的企业管理文化有很大关系。
2009年,科龙空调开发中心向外界公布了一项划时代的技术理论——“场协同”,这一技术在压缩系统上的应用可以缩小R410A在传输过程中浓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的角度,降低翅片的阻力系数,空调能效被提高15%,首台应用这一技术的大器天成VL空调产品,在2010年实现7.2的能效比,帮助科龙第三次打破世界能效最高纪录。自此,“场协同”专利研究项目和主导技术人员成为业内高度觊觎的香饽饽。
2011年11月2日,由中国家电协会举办的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在杭州举行,由场协同理论升级而来的《协同换热低风阻技术在高效空调器上的开发及产业化》被评选为中国家电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令业内震动,这一次的“产业化”表明科龙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在空调器批量使用过程中精确控制冷媒速度场、浓度场和换热器翅片温度场之间变化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在家用空调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管翅式换热器存在效率低、风阻大、凝露水不易滴下、容易结霜、除霜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极大的制约着空调整机的能效水平。业内流行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流路调整、分流优化等措施拟补换热器翅片的不足,但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翅片风阻大、换热效率低的性能,因此需要被动的增大换热面积、使用较多的翅片、铜管来满足增大换热量、提高空调器能效的目的。科龙基于场协同理论升级的低风阻协同换热系统和三角翼涡式新型换热翅片,使整机换热量提升10%,能效提高4%。
科龙空调研发中心王志刚博士向记者介绍:“如果全球正在运行空调器产品都应用协同换热低风阻系统和三角翼翅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6万吨,每年减少CO2排放34万吨、SO2排放0.25万吨、NOx排放0.58万吨、烟尘排放1.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