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用智能手机,就患上“电池担忧症”。不管是到家还是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手机充电。智能手机的大半时间,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器。一个朋友抱怨说:手机功能只用了10%,却花了90%的时间在充电。智能手机往往标出了电量百分比,看电量蹭蹭蹭往下掉时,就跟看堵车时出租车计价器嚓嚓嚓往上跳一样揪心!
智能手机功能繁多,除了最基本的电话、短信之外,视频、音乐、网络、办公、照相、社交,数以百计、千计的各类应用。但是,越炫的应用,往往也越费电。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只能待机一天左右,如果真将这些应用应用起来,那么几个小时手机就会“趴窝”。没有电能,一切应用都是白搭,这个道理简单吧,智能手机开发商就是视而不见。此其阴谋一。
抛开担心电池的问题,这么多功能,你真正用上的又有几种?智能手机开发商都吹嘘自己的终端整合了多少多少功能,其出发点不外乎“多就是好”,而不管多出来的究竟是否有用。其论调无非是:“消费者上帝!你看我给了你那么多,只要你这么几个子儿!”现在许多人的手机都是最新智能的,但多少功能都在那里酣睡。卖手机不算本事,把你不需要的功能一古脑打包卖给你,这才是本事。此其阴谋二。
沉“机”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新品春”。纠结在电池和功能上或许有些太看不开了。君不见,智能手机还在源源不断推出。在生产商和销售商梦呓一般的蛊惑和催眠下,消费者又打开腰包心甘情愿奔着下一个去了。试看眼前人,智能手机的命运大抵是始乱终弃,几乎没有一台是真正用坏的——小毛病当然会有,不过放心,商家设置的障碍一定会让你得出“修旧不如买新”的结论。什么节约、什么环保,统统不管,新才是王道——但其实,平心而论,哪有那么多新。此其阴谋三。
智能手机阴谋只是市场“乱象”的一个反映。
智者和学人早就深悟盲目性生产给社会和经济会带来怎样的伤害。大概比客观盲目性更可怕的,就是这种主观盲目性了:对真正的消费需求、社会利益熟视无睹,双眼圆睁只盯着“上帝”兜里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