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12月23日圆满落下帷幕,参会各方签署的文创项目投资协议和产品交易总金额达1089.53亿元。会上,牡丹集团展出的数字动态版《富春山居图》屏风和一批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数码创意产品,成为展会上最大的亮点,从而宣示了牡丹品牌的强势回归与“花魁”的绚丽重绽。
是什么让一个多年几近“销声匿迹”的老品牌以如此惊艳的方式重新亮相?“这得益于近年来牡丹集团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坚定地走以文化创意带动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牡丹集团党委副书记兼COO李德友表示。
很多人都知道,牡丹集团(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北京电视机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电视生产厂商,曾经创造了当年家喻户晓的“中国之花”——牡丹品牌。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牡丹电视几乎占据了中国电视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外资品牌的进入以及创维、TCL、长虹、康佳等国内品牌的强势崛起,曾经凭票才能买得到的牡丹电视逐渐衰落了。而随着2002年北京生产线的停产,牡丹电视也逐渐从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近年来,牡丹集团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合作和国际化合作,研发推出了数字电视应用技术系列创新成果及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传统电视生产商到数字电视应用标准、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创意带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创新之路。目前,牡丹集团拥有一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六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一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一个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市级孵化基地,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5项,并成为了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毫无疑问,正是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科技文化融合”,让牡丹这个老品牌获得了重生。
据李德友介绍,2008年以来,牡丹集团开始向新的产业发展转型,并明确了数字电视应用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逐步研发并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数字创意技术、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三网不断融合的趋势,数字内容的传输,各种应用与新兴技术的集成,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凭借在显示、集成应用与检测技术领域的传统优势,牡丹集团开始了整合,瞄准数字制作与数字创意技术,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合作和国际化合作。
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牡丹集团以数字文化装备和数字媒体艺术为重点方向,整合旗下企业和合作伙伴创新资源,相继推出了包涵2D、3D技术的新型显示终端(如数码屏风、数码桌、IPAD透明液晶橱窗等)和肉眼3D、四倍高清技术(超高清,即在高清的基础上分辨率再提高四倍)、2D和3D的内容(如《富春山居图》数码屏风等)、2D和3D的信号与信息采集设备(比较有代表性的叫做3D摄像机),以及包括支撑3D和超高清数字处理的大数字处理系统,和数字内容传输的设备与系统解决方案。还投资建立了国家数字电视技术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数字电视产业联盟。
尤其是在2D和3D的内容方面,牡丹集团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据李德友介绍,数码版《富春山居图》正是牡丹集团推出的数字媒体艺术产品的代表。目前,牡丹集团已经制作了5000多幅的著名国画和500多幅的西洋画数码作品,形成了庞大的数码内容资源库。不仅如此,牡丹集团还整合旗下企业和合作伙伴利用自己的技术、产品和设计团队涉足3D微电影,从而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数字内容与产品创意、设计、制作供应商。
不仅如此,牡丹集团还把文化创意融入到科技转型中,一举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市场营销模式,面向目标市场,提供定制设计、2D与3D内容制作、远程推送、维护更新于一体的全套解决方案,支撑产业链向前发展。
据悉,截止目前,牡丹集团已经为798艺术区、张家界拍摄了3D效果的微电影,为天津的星级酒店提供了全套的解决方案,并正在利用高端技术为郑州打造海底世界数码动态体验馆。 2013年,牡丹集团还将在韩国推出带有“李英爱”签名的平板电脑,这也预示着牡丹集团将走出国门,驰骋于国际舞台。
另据了解,目前牡丹集团正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牡丹园),立足于构建数字电视全产业链,建设具有科技孵化功能的特色产业园,致力于将产业园打造成北京市数字电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数字科技型文化创意聚集区和数字电视科研总部基地,把一个老工业基地打造成文化、创意、科技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基地。
李德友表示,“当前,牡丹集团的两大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牡丹品牌的价值影响力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未来几年,我们将坚定地走以文化创意带动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显然,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引领转型”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双轮驱动,不仅让牡丹集团从一个传统的电视制造商成功转型为数字电视应用、标准、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成为国内数字电视技术应用的引领者,而且也为其他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转型探索宝贵的经验,树立了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