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深陷亏损低谷的面板业现在要为此前的垄断暴利埋单。新年过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六家面板企业因垄断液晶面板价格,遭到国家发改委经济制裁,罚款金额高达3.53亿元人民币。这是国内开出的第一张关于面板价格垄断的罚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一张价格违法罚单。罚单开出,显示产业话语权和价值链发生了转移,更值得关注的是罚单昭示的信号,国内显示产业弱势地位快速扭转。
发改委公布的资料显示,2001年至2006年期间,三星、LG、奇美、友达等6家企业在台湾地区、韩国共召开了53次“晶体会议”,涉案企业依据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有关信息,利用优势地位,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国家发改委已依法责令涉案企业退还国内彩电企业多付价款1.72亿元,没收3675万元,罚款1.44亿元,经济制裁总额达3.53亿元。三星方面表示,相应罚款已经汇到发改委指定的账号。
这当然不是第一张罚单,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张。此前,欧盟和美国已经相继对此案做出处罚。欧盟2010年12月做出罚款6.48亿欧元的决定,美国则是在2012年9月才完成对案件的审理,处罚金额高达12.15亿美元。面对全球包括中国大陆的追诉,六家面板企业多吞的要吐出来。
虽然中国给出的罚单数额相对来讲是“微风细雨”,不过业界更关注的不是罚金本身,而是这一事件释放的信号。在受罚面板企业“服软”的背后,显示产业链的话语权已经转移。
从2004年起,国内平板电视开始大规模替代C R T电视,高度依赖进口面板的国内彩电企业对于面板资源求之若渴。面板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加上面板占据电视成本八成左右,国内彩电企业都被这些面板企业牵着鼻子走,还要不时忧心是否能够拿到足够的面板,是否能拿到优质的面板。彼时,在国庆等节日营销大战之前,彩电老总们制定策略时都要先掂量一下自己能拿到多少面板。
时至今日,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逻辑和话语权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从供需来讲,面板已经不再是供不应求的产品,因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面板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开工率低下,话语权由供方向需求方转移。另一方面,智能终端大流行,随着电视的泛电脑化,电视产业“靠面板说话”的游戏规则产生剧变,操作系统、内容等非硬件设备因素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大陆企业也有了自己的屏,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8.5代线相继量产,对外依赖度的降低,让国内企业无论在产品品质还是在价格上,都有了更多的话语空间。
此时,中国有了说“不”的底气一张罚单的开出,不仅是对公平竞争环境的要求,也是对国内显示产业弱势地位改变的佐证。除了罚款,涉案面板企业还承诺,尽最大努力向我国彩电企业公平供货,向所有客户提供同等的高端产品、新技术产品采购机会;承诺对我国彩电企业内销电视提供的面板无偿保修服务期限由18个月延长到36个月。依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测算,此举有望使得彩电企业每年维修成本下降约3.95亿元。
果然,尊严是靠实力说话的。
资讯排行
- 家电2024:“绿色”新动能 家电企业齐行动
- CES 2025直击:长虹多款AI产品亮相,引领中国“智”造闪耀科技秀场
- 今年“两新”政策最新部署来了
- 以旧换新:新动能激发内需新潜力
- 科技创新赢得市场 中科美菱医用冷藏箱进入市占前三甲
- 高端品牌获行业认证 华帝2024年末迎奖项收获季
- 门窗五金十大品牌丨传承与革新并重,库勒五金书写门窗行业新篇章
- 智能生活新篇章:五金品牌引领家居智能化潮流
- 五金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环保与创新并重
- 打造行业新趋势:企业的创新策略与实战指南
- 空气革命:新风系统行业如何重塑健康生活标准
- 市场放缓背景下,集成灶企业如何突围价格战?
- 富士康成本叫急涨薪难题或向苹果“要价”
- 支持720P ZINO 播放器 仅99元
- 发改委禁新机生产 等离子电视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