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6月,正是电商大促销的一个月,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纷纷推出各类促销活动。价格战带来的,是直线上扬的点击率和成交量。据第三方比价平台51比购网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的电商大战使得电商整体流量同比上涨高达53.96%。
与此同时,一些家电卖场也开始主动参与电商大战,并努力缩小与电商的价格差。记者走访发现,有卖场“基本上一小时就要刷新一次价格”,部分实体店商品售价甚至低于电商。然而,网店比卖场便宜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这招能否挽回消费者还有待验证。
卖场试用、网上下单,家电卖场似乎也成了电商的“试用间”。在电商大战轰轰烈烈进行的同时,家电卖场里却是一片冷冷清清。但记者随机挑选20款家电商品调查后发现,近半商品电商售价并未低于部分家电卖场。
消费者 卖场试用、网上下单
本周某个下午1点,记者在国美电器长宁店内看到,尽管有些消费者正在挑选商品,但各个楼层的收银台前却空荡荡,实际下单购买者并不多。在海尔洗衣机专卖区,一名身着卖场制服的导购员正耐心地给一名女性顾客讲解,并启动了两台洗衣机演示单动力和双动力的区别。五六分钟后,这名顾客再三确认了售价后,拿出手机拍下中意的一款双动力洗衣机标牌,称还要再去网上看看价格。
在另一侧美的电冰箱专卖区,一对正在选购的年轻小夫妻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向导购员询问冰箱性能等问题,另一人眼疾手快地在小本子上记下价格、货号等信息。在听完导购员的产品介绍后,他们记下了电器型号便径直离开了卖场。两人告诉记者,身边大部分年轻人都在网上选购家电,尤其是电商促销时,价格至少要比家电卖场便宜几百元,“我们就是到实体店来试用一下,看看颜色、大小和功能,回家再下单。”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顾客,其中一半顾客明确表示,会在网上购买家电。这部分顾客大多为30岁上下的年轻人。还有一半顾客则表示,会在实体店购买,但一般会等到“五一”、“十一”等大促销时再去。
一名家电导购员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每天都要给顾客做好多遍使用演示,但最后下单的顾客实在太少,“十个里有一个已经很好了。”另一位导购员则表示,除了卖场促销期之外,平时的消费者很少,即使来也大多是来打样的。
记者调查 电商未必比店商便宜
很多消费者都认为,网上肯定比卖场更便宜,但导购员告诉记者:“其实有些产品还是我们卖场的价格低,但很多消费者都想到网上去找更便宜的。”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记者随机挑选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不同类型和品牌的20款家电商品进行了调查,将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的实际售价,与京东商城、天猫、亚马逊等购物网站进行比价,结果发现,有近半商品在实体店内的售价与电商持平,有些甚至更低。
以卖场和天猫的比价为例,6月25日当天,根据随机选择的20款商品型号,记者在各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大型家电卖场进行实时比价,发现有一半家电产品的网购价确实低于实体店,但另一半的情况则相反。以夏普的一款1.5匹变频空调为例,家电卖场内标价4899元,折后价4199元,天猫夏普虹林专卖店售价则为5000元,差价高达801元。海信的一款1.5匹变频空调,卖场挂牌价3699元,折后价2999元,在天猫商城中的同款售价则为3250 元。
线上价格高于实体店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电商网站,以美的一款微波炉为例,卖场挂牌价998元,折后价698元,而1号店售价为699元,亚马逊售价为722.1元。
业内人士透露,电商疯狂促销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为了吸引人气的“烧钱”行为。“看上去实体店有房租等成本,整体成本要高于电商,但实际上也不完全是这样。电商有一个很大的‘隐形’成本就是物流,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物流成本很高。另外,还有着相对更高比例的退换货风险。而且,电商的‘到店率’只能靠广告投入和策划‘事件营销’,来引发眼球经济”。综合而言,电商的运营成本并不低于店商,如今不少电商采取的策略就是在部分主流产品上大打价格战,但对其余产品则悄然提高售价,颇有‘拆东墙补西墙’意味。”
商家应对 家电卖场推线上线下同价
消费者:部分商品型号不同,比价很困难
为了改变消费者在卖场试用、网上下单的消费模式,店商也想出了新点子来消除线上线下的价格差异。
本月初,苏宁率先宣布网上网下同价:在同一城市区域的消费者,在苏宁门店、乐购仕门店与苏宁易购选购相同商品,执行同一价格,如果价格不一致,则无条件服从价格孰低的原则;但同价商品不包括样机、滞销机,以及指定渠道限时限量的特价、抢购、秒杀、团购等促销商品。苏宁强调,这次同价不是短期、临时的促销策略,而是长期执行的、基本的经营性行为。今后卖场内的商品价格将和苏宁易购上看齐,并将随着网上售价的调整而实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