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家电市场;30年前,家电市场雏形渐成,而消费品短缺让家电成为一种奢侈品;20 年前,家电产品同10年前的变化并不太大,然而消费者开始出现了对服务、售后等各方面的诉求,即用户开始追求购物体验;10年前,大规模生产制造模式促使 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如今,在智能化、互联网的浪潮下,我国的家电市场又迎来一股转型改革浪潮。
纵观中国家电市场40 年,不难发现,在早期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是一个很容易做“文章”的点,于是很多企业利用价格战成功地站稳了脚跟,并且占领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制造的骄傲。例如我国某著名的微波炉企业,当年其高举“价格屠夫”的利器,在微波炉这一品类上干掉了洋对手,一时成为业内的佳话。
“价格战”将作古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新媒体、大数据时代,价格战已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甚至有悖于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一味地夸大“价格 战”,管理问题、盈利问题、成本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还以该微波炉企业为例,该企业设立在广东中山的工厂员工近日同企业管理层发生劳资矛盾, 起因就是公司为控制成本降低员工福利而招致的不满。
所以,家电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时候,价格会成为他们选购产品的第一考虑要素;相反,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后,使用体验、使用感受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会越来越大。
毋庸置疑,如今消费者收入已大幅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只比较价格到开始比较品牌影响力、产品功能、工艺设计、科技含量等因素,说明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关键已不再是单纯的价格了。
当然,消费者们也很欣喜地看到,以长虹、海尔、TCL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早就开始转变思维,积极地迎合市场的需求了,它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去 聆听消费者的意见,研发符合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新功能,这就是中国家电市场中消费者和企业最新一轮的“博弈”,这场博弈让对阵双方都能获益,只有不敢正面 “接招”的,才是输家。
应向“中国智造”转变
中国制造,国人骄傲。的确是这样,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解决了中国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公认的“中国奇迹”。
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无论市场环境,还是竞争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制造”的成本问题。“用工成本一直在提高,每年至少10%。”有企业代表如是说。
事实上,用工成本的增加是国内加工制造业最近几年面临的巨大挑战,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每年都要保障员工待遇有明显提高,否则可能就会面临用工荒。如近日某电子部件企业员工接连发生意外、某空调巨头企业被爆血汗工厂以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一贯奉行低价战略的某家电企业发生的劳资矛盾,都是很明显的例子。
其实,类似事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这样的大企业,近来,多地、多工厂发生员工罢工,这说明什么?企业和工人的生存压力都到了极限,企业加薪企业死,不加薪工人活不下去。
面对用工成本的增加,中国制造企业是时候该转型了。对此,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对当前深陷困境的中国企业来讲,还是从中国经济长期地可持续发展来讲,唯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才是唯一的出路。
实现这一点,最终需要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完成。对于现在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再注重产品的低价格,而是越来越关心产品的使用价值,这都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来完成。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转型不过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