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即将迎来万众瞩目的双11电商狂欢,预计产生的快递包裹总量超过10亿件。其中,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依然占据最大流量,垂直电商也搭上顺风车,唯独被遗忘在角落的农村电商,无人问津。
自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农村电商便备受关注,众多企业和资本蜂拥而至。在政策、资本助推下,农村电商确实有明显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6年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00亿元人民币。
当时,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甚至发起了“刷墙”宣传战。阿里欲建立覆盖一千个县、十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京东则实施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的“3F战略”,一时间热闹非凡。
农村电商吸引巨头的注意,一方面是国家政策鼓励、利好不断,另一方面是电商业务天花板隐现,巨头需新的流量注入。加上农村电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电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好景不长,农村电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现有发展进度完全不匹配,巨头、创业者们纷纷铩羽而归。农村电商项目,一度沦落到地方政府攫取政策红利的工具,前景变得暗淡。
农村电商遭遇到问题之多、开耕之难,是巨头及创业者没有想到的。所以,各大电商对于农村电商项目的推进出奇地一致保持沉默,在今年双11更是被选择性地忽略。甚至连媒体都不再关注,农村电商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农村电商为什么难以推进,首个瓶颈在于物流。没有物流体系的支撑,农村电商根本难以施展拳脚。但农村物流成本之高令人望而生畏,特别是非平原地区,无效率且返程空载严重。
此外,农产品标准及安全问题,让农村电商名存实亡。农产品不像工业品,本就由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产品难以标准化。在没有任何认证和追溯体系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与信任是相当低的。
农村电商的兴起,是互联网不断下沉的结果。农村市场的需求也相当之大,互联网+农业市场规模至少可达10万亿。但这块蛋糕并不好吃下,需要扫除产品、信息、资金和消费者间的流量阻碍,未来还道阻且长。